地点:东阶梯教室
时间:2019.3.14
人员:全校化学老师
内容:1、高晓莹高一新授课:《化学反应限度》
      2、评课   
活  动  过  程
一:高晓莹老师述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上课的内容是《化学反应限度》。以下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 】用一个化学小魔术引入对可逆反应的存在的思考。在2SO2 + O2  
 2SO3 反应中,用18O标定O2进行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18O不仅存在于产物SO3中,还存在于S18O2中。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存在S18O3的分解过程才能出现S18O2,说明该反应不仅有从左向右的正反应过程,还存在从右向左的逆反应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研究可逆反应。
【板书】 一、可逆反应
【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你能举出具体实例吗?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N2 +3H2  
 2NH3  Cl2 +H2O  
 HCl + HclO等
【板书】1.可逆反应
 概念: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正反应:从左到右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从右到左进行的反应
      可逆反应用“  
 ”表示
【随堂练习1,2】小结可逆反应特点
【板书】可逆反应特点:(1)双向性:化学反应既可以从反应物生成产物,也可以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2)同时性:正、逆两个反应同条件、同时进行(3)共存性: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的转化率<100%,达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师】介绍化学史,高炉炼铁中的尾气之谜,承上启下,引入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
【多媒体提供2SO2 + O2  
 2SO3相关数据】
【探讨】观察下列数据表,反应SO2 + O2  
 2SO3 进行到一定程度,反应“停止”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 
       时间(min)       
      物质 
      的量浓度(mol/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SO2 
       | 
      
       10 
       | 
      
       7 
       | 
      
       5 
       | 
      
       3.5 
       | 
      
       2 
       | 
      
       1 
       | 
      
       1 
       | 
      
       1 
       | 
    
    
      | 
       O2 
       | 
      
       5 
       | 
      
       3.5 
       | 
      
       2.5 
       | 
      
       1.75 
       | 
      
       1 
       | 
      
       0.5 
       | 
      
       0.5 
       | 
      
       0.5 
       | 
    
    
      | 
       SO3 
       | 
      
       0 
       | 
      
       3 
       | 
      
       5 
       | 
      
       6.5 
       | 
      
       8 
       | 
      
       9 
       | 
      
       9 
       | 
      
       9 
       | 
    
  
  
 
 
 
 
 
 
对于以上反应,请分析:
(1)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哪个大?
(2)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与逆反应哪个反应速率大?
(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4)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与v(逆)怎样变化?
[学生交流]
1.小结: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物质浓度不变,达到该反应的限度。
2..请绘制密闭容器内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多媒体展示图像)
3.某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图像(多媒体展示图像)
【设问】通过上面分析,大家看反应停止了么?
【学生】没有停止。因为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速率不为0.
【师】可逆反应进行到这个程度,也就达到该条件下的反应限度。那么化学用什么用语来如何描述这个状态呢?
【学生】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板书】2、化学平衡状态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设问】化学平衡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还是静态平衡?
【板书】实质  : 是ひ正=ひ逆 ≠ 0,动态平衡
标志 :  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各组成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过渡】对于可逆反应,能否通过改变条件来调控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实验探究】温度对反应平衡状态的影响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阐述】在2NO2 
 N2O4的反应中,已知生成N2O4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O2的浓度增大,升高温度有利于NO2的生成。当温度降低时,气体颜色变浅,说明NO2的浓度减少,降低温度有利于N2O4的生成。温度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原平衡被破坏,可见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建立起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
【师】当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条件下建立新平衡,即发生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板书】3.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

原平衡状态         不平衡状态          新平衡状态

V正=V逆          V正≠V逆           V’正= V’逆

化 学 平 衡 移 动
【师】化学平衡都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温度、 反应物浓度、压强等
【板书】(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温度、 反应物浓度、压强等
【小结并板书】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小结】事实上,相当多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限度,即就是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但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改变平衡状态,即就是反应限度是可能发生改变的。
在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决定原料利用率和产品产率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提高反应的限度,就节约原料和能源,增加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化学平衡及其移动问题,对于化工生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堂练习】1、2、3、4
【布置作业】练习册第89页
二:全体老师评课。 
高老师这一节课的课题是“化学反应的限度”,主要内容为“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在简短而又精炼的导入之后,老师安排学生自主研习,生生交流讨论,接着老师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老师给出一定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高晓莹老师本节课从全方位展示了一节新课程下较成功的公开课。  
首先,这节课条理性强,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解透彻,讲课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有效的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接受情况良好,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阶。第二是授课过程思路清晰明了,富于逻辑性。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课堂参与度较高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是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具,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第三是高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现实与现有知识不一致,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加强了质疑,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课的各个环节中。第四这节课分配了适当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总结等教学环节,教师也从学生即时的反馈中调整教学步调,作到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和谐统一。
     总之,整堂课中围绕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设计层次清晰,结构安排紧凑合理。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建议: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要加大四有课堂的教学渗透,引导学生更多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