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9月27日(周四)第3、4节课
地点:西阶梯教室
出席人员:历史学科中心全体成员
活动流程:
一、第三节课:张由山老师高三一轮复习课研讨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二、第四节课:说课、评课
张由山老师说课:备课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
一:结合高考考纲和近年高考命题导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难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
二、在教学展示环节,突出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难点突破上,结合本单元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及改革的成果,使学生理解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生认识到必须坚持改革,深化改革。
三:教学教法上,针对学生基础和高考体制及学校和年级要求和一轮复习的特点,授课依然强化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的读、记、查、运用能力的培养。
评课:
梁建山主任:突显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特点,紧扣考纲,重基础,重检查,重点突出。课堂容量大又高效。材料补充科学恰当。也是因为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在最后总结提升,难点突破上有些仓促。
蒋建章老师:重双基,重读背和检查,重视对概念的精准解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明确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
王效娟老师:
是一堂优质高三一轮复习示范课。既重基础,如读、查、练,又重能力提升:如使用史料,训练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和能力提升。重视对概念的解释: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补充史料,启发学生思考,扩大学生视野。美中不足,时间关系,结尾仓促,总结稍显单薄。
吴绍峰评课意见:
优点:
1、考试说明展示,考点清晰,便于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解。
2、结构清晰合理,课件制作精良。
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建议:
1、适当增加学生探究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2、可适当拓宽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理解。
3、有些内容可以利用材料充分挖掘拓展。
宋建亮评课意见
基于一轮复习,课后不留作业,课堂背书、检查,提高课堂效率,打造了高效课堂,不是展示课,胜似展示课,尽管是常规课,但干货满满:
优点:
1、先展示考试说明,明确目标,针对性强;
2、上课的模式好:把讲、练、背、查结合,展示高效课堂;
3、重点突出、精准指导与讲解。
建议:
1、适当增加历史概念进行课堂教学: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效果更明显;
2、多充分利用材料拓展,展示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唐庆喜评课总结
1、从考试说明入手,阐述5个知识点,让学生有目标意识。
2、每个知识点让学生背书,并适时背诵检查。
3、注意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分析
4、归纳总结农村生产关系的五次重大变革总结分析
5、个人建议:对问题可以适当补充:温饱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用材料深化教学内容让知识内容更丰富更好理解。
6、本课内容应该有完整的总结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黄守金评课意见:
1、务实: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始终以学生学,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核心,多种手段并用:课堂速记、抽查背诵。
2、重点突出。以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
3、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复习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4、注重知识的总结。归纳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五次重大变革。
5、个人愚见:本课内容多,与现实联系多,材料丰富,且是文科,故,可以分为两课来上,这样,教学时间会更丰富,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多补充点材料,尤其可以补充点各地的练习题,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杨彦春评课意见:
优点:
1、考试说明展示,考点清晰,便于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解。
2、结构方面每一板块有讲、有问、有背、有考查。
3、辩证思考重大决策的不同影响,强化学生多角度思维意识
建议:
1、讲述过多,开拓性思维应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空间。
2、合作探究目标没有实现,既无合作,也无探究。
3、部分可思维点非常好,但未能给学生点清楚。
4、材料选取好,但没能够挖掘利用。
黄丽丽评课意见:
优点:
1、张老师能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有序教学,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课堂上讲--背--查--练相结合,环节紧扣,学生精力集中,很好的起到了高三复习的效果。
3、重难点突出,在讲解重点问题,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适当补充材料,使学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更深理解。
建议:
适当增加学生背诵思考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叶娇评课意见:
优点:
1、明确考点,以考点为出发点进行讲解
2、展示考点细化内容,给学生时间背诵并提问,以此加深记忆。
3、对一些概念性名词进行解释,强化学生的理解
4、归纳中国的五次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缺点:
1、最为一节只有40分钟的课堂来说,知识量有点过大
2、将材料与知识点结合,在材料理解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3、合作探究给与学生时间思考和谈论,才能激发发散性思维。
吴勇评课意见:
1、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讲、有问、有背、有考查,夯实基础;
2、 重点突出,如在处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不仅依靠课本,还适当补充材料,并指出其地位,使学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更深理解。
3、概括性强:如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次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柏吉民评课意见:
1、合作探究给与自主探究结合,激发发散性思维。
2、知识体系完整,思维性强。
3、主题突出,效果明显。
司苏荣老师:课堂容量大,既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又有适当的拓展和总结,开阔学生视野。 重点突出,讲练结合,注重补充材料,加深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和深化。对个别材料的探究,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和主动权。
李莉老师:注重课堂的时效性。基础知识的梳理全面、到位。建议在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史料的运用方面进一步完善。
吴爱莲老师:1、课堂容量大,教学模式好,背讲练做相结合。2、联系现实,结合现在农村土地流转,历史与现实相结合。3、时间略显仓促。4、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尹涛老师:突出基础知识点的即时消化、掌握,切合高考复习的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富有实效,结合社会现实来讲解重点问题,富有时代感,不拘泥于课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改革道路的多样性,但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主题应该突显出来。
黄忠老师:高三复习课不好上,怎样恰到好处地把握成绩?课堂教学的基础和难度?不同类型的历史课的模式?都值得好好思考。
张永贵老师:重点突出,讲练结合,注重补充材料,加深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和深化。希望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董世勇老师:
1、考点明确、线索清晰、及时读背检查,注重实效。
2、注重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
3、建议课堂语言要更精炼,讲练结合,概念讲解注重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