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16
地点:信息技术办公室
参加人:技术中心全体老师
内容:未来已来--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授课人:彭晓敏
过程 :演课——评课——研讨——总结
附:教学设计
未来已来--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
《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和潮流,特别是近些年,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出时代性。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可适当增加工作原理等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科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人工智能既感到神秘,又充满好奇。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通过生动有趣的任务体验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常见应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人工智能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人工智能的概念
②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
③通过学习,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和应用价值,同时,也意识到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任务体验,能分辨和列举出身边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形式
②通过体验人工智能的学生活动,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合适的智能化工具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比较,能理性地对待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②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③通过技术的不同运用对比,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①人工智能的概念
②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模式识别、机器翻译
难点:
如何去理解和辨别人工智能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取体验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任务体验、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教学充满创意,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获得激励。课堂学习以师生互动为主,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全班交流辨清概念,对于原理性知识采取先实践、体验再解释、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以个人或小组等形式开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问卷调查
你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情况?
A非常了解B 有一点了解C一点也不了解
师: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卡片,将选择好的选项朝上。
(教师利用Plickers软件实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二)感受人工智能
播放王俊凯与霍金关于未来的视频,感受语音翻译的强大和顶级人工智能配置,同时缅怀宇宙之王。
(三)认识人工智能
1.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工智能的实例。
2.思考什么是人工智能?
3.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简单讲就是用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4. 列举:
模式识别、机器翻译、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博弈、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的英文写法:A 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人工智能并没有最权威的定义,人工智能是人造的智能,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实际是人赋予机器的智能。
(四)分组体验探究
第一小组:
神来之笔,创作写字---利用搜狗手写输入法。
|
生僻字
|
读音
|
手写识别率如何
|
|
|
叕
|
|
书写不规范能否识别
|
|
|
猋
|
|
笔画不全能否识别
|
|
|
掱
|
|
怎样操作才能提高识别率
|
|
第二小组:独具慧眼,颜值鉴定
访问http://kan.msxiaobing.com/yanzhi,颜值测试。
访问https://how-old.net,颜龄测试。
第三小组:识文断字,理解文本---体验OCR识别
第四小组:开门见山,无师自通
登录有道在线翻译,http://fanyi.youdao.com/
|
需翻译的文本
|
翻译
|
翻译过来的英文再翻译成英文
|
翻译
|
优点
|
缺点
|
|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
|
|
|
|
|
(五)小组展示、教师总结
(六)小结
1、人工智能的概念
2、人工智能的应用
3、人工智能的局限,合理地看待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