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二十载
青春记忆总相牵
10月4日
宿迁中学迎来一场特殊重逢
2005届高三8班毕业20周年重返校园

△2005年毕业合影

△毕业十年聚会合影

△毕业二十年聚会合影
党委书记、校长张德超
宿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体育局局长卓成金(时任2005届年级主任)
六位当年年级领导及任课教师
与毕业生代表欢聚一堂
共忆青春岁月
共话母校发展
重走校园路 旧忆涌心头
承载着二十年的思念
师生们从老校区启程
携手前往新校区
开启一场专属的“寻忆之旅”
在明德楼前台阶合影
镜头定格的瞬间
既是跨越时光的师生同框
更是青春记忆的鲜活重启




校友们漫步校园:校史馆内,泛黄老照片与珍贵校史资料交相辉映,毕业生们在母校的发展脉络里,寻见自己求学时光的印记;天文气象课程基地中,充满科技感的设备与场景,让众人惊叹母校办学条件的跨越式提升;走进敏行楼高三8班教室,熟悉的课桌椅、黑板痕迹瞬间拉回记忆,仿佛二十年前的朗朗书声与谆谆教诲仍在耳畔;春风化雨广场的绿植、黉园的静谧景致,更勾起课间嬉戏、课后谈心的细碎片段。



每到一处,毕业生们或驻足凝望,或低声交流,校园的变迁与熟悉的细节碰撞,尘封的青春记忆渐次清晰,欢声笑语里满是对过往的眷恋。
揭幕苏格拉底像 传承精神力量

苏格拉底雕像揭像仪式在尚美园举行,宿迁中学党政办主任王学松主持,现场氛围庄重而温馨。

张德超校长在致辞中向重返母校的2005届校友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将苏格拉底等西方思想家引入校园,作为中外文化交融的象征,既传承本土儒学传统,又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与本土化创新,他代表学校肯定2005届高三8班毕业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并表示感谢。

王鲁楠(高三8班班长)代表校友发言。他深情回望在宿迁中学的求学时光,从课堂上的知识汲取,到生活中的师生关怀,再到同窗间的互助成长,字里行间满是对恩师、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今天,我们 2005 届毕业生共同捐建这座苏格拉底雕像,有三个初心:一是以雕像为载体,向母校表达感恩,感谢母校为我们筑牢人生根基;二是希望 “认识你自己” 的哲思,能引导学弟学妹们在求学路上认清方向、坚守本心;三是想用 “教育是点燃火焰” 的理念,呼应母校的育人初心,为校园增添一份精神力量。愿这座雕像,陪伴更多宿中学子追逐梦想,也愿母校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张德超校长与校友代表共同为苏格拉底雕像揭幕。红色幕布缓缓落下,庄严肃穆的雕像映入眼帘——它不仅成为校园文化的新地标,更以“认识你自己”“教育是点燃火焰” 的哲思,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精神内涵。

全体师生在雕像前合影,将这份精神传承的瞬间永久留存。
座谈话情谊 共盼新未来


交流座谈会在联盛报告厅开启,由2005届毕业生仲健主持,现场暖意涌动。

与会师生共同观看宿迁中学纪录片《大成之光》。随着影像流转,母校近年的办学成果、校园建设、师资提升、学子成长等画面依次呈现,毕业生们直观感受着母校的日新月异,自豪感油然而生。

毕业生代表向母校赠送精心准备的牌匾“厚德育人,桃李天下”,对母校培育之恩的真挚回应,见证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

毕业生代表向与会老师献上纪念品,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一个温暖的拥抱,表达难忘的愈发深厚师生情谊。

张德超校长在致辞中,向重返母校的2005届校友致以热烈欢迎。他动情回顾了学校与毕业生共同成长的历程,肯定了大家二十年来在各行各业的奋斗成果,“二十载光阴流转,你们从宿中校园走出,始终传承宿迁中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各行各业奋力拼搏、收获佳绩,这份奋斗精神让母校倍感骄傲!”
作为百年名校,宿迁中学的文化底蕴是发展核心竞争力。张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挖掘、传承百年文化基因,以“文化育人”为抓手提升办学品质,让深厚的校园文化成为滋养每一届学子成长的精神土壤。同时,他也向校友发出邀约:“期待大家常回母校看看,多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与我们携手共创宿中更美好的未来。”

卓成金局长(时任2005届年级主任)对2005届8班师生重聚校园、重温青春岁月表示欣慰。他特别感谢宿迁中学为大家搭建了这个珍贵的平台,同时感谢每一位同学——“你们的成长与成就,才是老师最大的骄傲!”他结合 AI 时代背景,分享“好好学(学无止境,持续学习)、好好过(作为顶梁柱,兼顾好家庭责任与生活)、好好活(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饱满的精气神)” 的建议,希望大家能“认识自己、积极作为”,以成果赢得话语权;最后祝愿学子们未来再聚时,既能成为各行业精英,也能拥有健康,愿30年、40年后再聚首依然是“青春不散场,归来仍少年”。

校友代表王鲁楠发表感言。他代表全体2005届高三8班毕业生,向莅临活动的校领导、恩师们表示感谢:“感谢学校为我们保存了承载青春记忆的‘热土’,让我们二十年后仍能‘回家’相聚。”他承诺,全体毕业生将永远铭记母校恩情,持续关注母校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母校进步。
多年后再次与恩师同窗相聚,2005届校友都思绪万千,不禁分享起高中时代的趣闻轶事,感念恩师们对自己的关爱培养,也汇报了毕业后的工作生活。
仲健:回忆起与亲爱的李老师既是老师又如兄长的情谊,会因为在被窝打着手电偷看小说被李老师发现而受到批评,在生病无人照顾时还是李老师带着去医院而充满感激。他还展示当年的学生证、饭卡、书信等老物件,如数家珍般地细说来历,让大家一下子回到当年的时光。
石慧:感叹卓主任记得高三全年级每位同学的名字,见到同学打招呼,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卓局长听到这里,脱口而出:这届学生1529人。)参加工作后,才深刻体会到李老师教导的用心,才认识到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生活上,先生原是军人,转业后做了警察,自己也从军嫂变成警嫂,现在家庭幸福美满。
牟作文:印象深刻的是,自己的英语学习起来很吃力,原本已经有了英语课代表,闵老师还是任命他为负责收作业的英语课代表。每次收完作业,闵老师总是借机给他开小灶,尽快找到学习方法。
许可:回忆在高考报考志愿时,不知道报考什么专业,就问了生物老师倪以章老师。倪老师结合她的实际情况,建议她学医。而她也因为喜欢生物,报考医学专业,走上习医问道之路,现在是上海一名医生。
王鲁楠:毕业之后定居上海,主要从事建筑业。2017年上海市宿迁商会成立,作为主要成员,持续为家乡发展做贡献,资助在沪就读的宿迁籍大学生。
陈磊:回想原来成绩不太好,因为舅舅带他参观了一次宿中老校区被深深震撼,从而发奋读书。现在新校区既有现代科技的教学设施,又有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要让自己的孩子也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宿中,因为在这里学习肯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005届校友代表
温情永留存 逐梦再出发




一场跨越二十年的青春重逢
一次情感的回归、精神的传承
让毕业生们重温了青春记忆
重拾了与母校、恩师、同窗的深厚情谊
更在感受母校发展中
汲取了继续前行的温暖与力量



离别之际,师生们依依不舍
纷纷约定“下次再聚”
相信2005届高三8班的毕业生们
将带着这份来自母校的温情与力量
在未来道路上勇毅前行
在各自的领域续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而宿迁中学这座百年校园
也会继续以开放的姿态
迎接每一位游子归来
在一届又一届师生与校友的守护中
让教育的薪火代代相传
让更多青春故事在这里生根、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