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平台官方娱乐 欢迎您!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二周体育学科中心活动内容

罗淮 2020/9/24 点击5095次

时间:2020910,周四第34节课

地点:体卫艺办公室

人员:体育组全体人员

内容:1、教科研计划以及学习有关文件

2、新课程新教材研读

活动过程:

一、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教师队伍建设

1)专业化成长:针对音体美学科对老师专业的特殊要求,教研组长督促或提供练习或进修的途径,组织每位教师有计划的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做到有所专有所长,基本功过硬,业务素质优良,并在省市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老师之间互相推荐好的公众号或网络资源,有利于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注重知识积累以及个人专业的不断提高和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终身学习的思维。

2)教研活动:有效落实双周教研活动,加强科研意识,教研组长带头引领、学科组长以身作则、老教师有效指导,深入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确保每位老师正常参加活动。

3)课题论文: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课题,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师成长等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成果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落实音、体、美学科课题的申报以及结题工作,确保每年都有课题,平时多练多写多投。聘请课题和论文方面的专家到校开设讲座1-2次,体艺学科所有成员参与。

4)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学校通知的各种培训、研讨活动以及在线直播课堂,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外出学习老师返校后,专门开设讲座,交流学习经验,让每位教师受益。

5)青蓝工程:按照教科室要求,制定结对计划,根据年轻教师情况,拟定师徒结对教师名单,督促结对教师共同完成《江南平台官方娱乐 青蓝工程发展记录表》和《江南平台官方娱乐 青蓝工程结对规划书》。                  

6)组织竞赛:精心组织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精心推荐选手参赛,组建教练团队,在教学设计、教案书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环节,精致打磨,精心演练,力出精品,取得高奖次。另外:协助体卫艺组织、举办、训练各类赛事,包括:田径运动会、球类、跑操等为主的体育比赛,包括各级各类的艺术比赛和展演。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明确责任,落实具体训练方案,要求训练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确保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

(二)校本课程

本学期体艺学科中心完1本体育校本课程的撰写和编印工作,分别是《团体操之花球啦啦操》,由王娟主编、刘莉业为副主编,体育教师分成2组参与编写,每双周在教研活动中,向学科主任汇报编写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课程交流和修改。

(三)课堂教学建设

1、强化常规:根据教务处集体备课要求,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认真研究教材,因地制宜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认真上课,做好课后反思总结。体育课通过点名来进一步规范体育课课堂常规,对于缺课同学上报到年级部和班主任。定期检查教案和听课笔记,及时反馈,对于不合格者及时督促其改进。

2、课堂教学:以“四有深度学习”发展课堂为教学模式,在参加校教学赛课时,能充分贯彻“四有深度学习”发展课堂的理念,推进我校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音体美聘请各学科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针对课堂教学以及赛课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学习,及时吸收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3、课堂安全:体育课安全警钟长鸣,继续执行按地区分块上课形式,避免年级、班级教学的互相干扰,安排适宜负荷的教学内容以及体育器材的安全使用。

(四)新课程新教材研习

1、在教研活动中,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工作,同时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根据音体美学科性质和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开展学科学习方式的研究。

2、学习和借鉴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学科中心帮助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针对高中体艺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早谋划、早准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过关,且优秀率要有所提高。

二、研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二)基本理念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2、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3、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4、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5、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1.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2.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3.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表现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上述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内在关联,相互影响。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培养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保障,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形成健康行为的根本。

(四)体育科学素养培养途径

1、体育课可以采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走班方式并加大管理力度。

  体育课实行走班教学,应该说无论从学生兴趣还是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上面都起到显著的效果。从学生的掌握技能的情况也有明显的水平提升,能通过三年的项目练习真正掌握该项技能。但由于走班教学在管理难度上比传统课堂加大,出现部分学生集合慢、甚至不到的现象,对此类现象要常管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

2、体育大课间的质量提升。

  通过大课间的集合、解散规范学生行为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通过“协作式”跑操提高学生体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提升个人的专注力。不断提升其跑操质量在音乐的指挥下真正能达到无人看管、做到无需评价、班班一个样,充实活动内容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

3、主题式运动会的开展

  通过开展主题式运动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丰富体育文化生活、增设大量趣味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比赛中,让每个学生能通过活动增强彼此之间交流的同时达到身,心都得到锻炼的目的。进而为高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4、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

 通过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进一步拓展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5、校本课程

  结合场地和学生需求体育学科计划开展各项目的校本课程。如我校一直开展的团体操教学,形成以大型团体操为形式,开设了《团体操之花球啦啦操》《团体操之红旗操》、《团体操之太极扇》、《团体操之扇子舞》

三、常规工作要求

1、安全:提升安全意识,包括场地、器材、组织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体育课集合队形成体操散点队形,在各个区域上课,对场地器材及时消毒,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给与学生留有如洗手等消毒时间。

2、教学:根据各年级教学计划、有教案、有组织、对于无故缺课学生及时上报年级和班主任,课堂教学正常有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2020 版权所有:江南平台官方娱乐
苏ICP备05002448号-3
image.png苏公网安备 32130202080886号
技术支持: 江苏高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今日访问量:[6063] 总访问量:[798474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