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议程 (一)
郇晓燕 作《基于多模态语篇的高中英语看的教学策略》的讲座
导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1. 多模态语篇理论
《课标》:“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
模态(modality)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
1)主要理论基础:社会符号学理论 系统功能语法
多模态语篇分析:语言模态
图画模态
2)看的教学目的
语篇类型:连续性文本:记叙文、说明文等
非连续性文本: 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
通过发展学生看的技能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形式,基于不同的语境整合语言技能并获取意义,提升其读写素养和思维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看的教学层次
|
看的教学层次
|
人的思维发展阶段
|
|
解码表层信息
|
直观行动思维
|
|
理解中层内涵
|
具体形象思维
|
|
启迪深层审辩
|
抽象逻辑思维
|
4)看的教学策略
a.初看解码—发展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找寻能力
整合信息碎片的能力
b.精看理解—发展信息运用能力
整合连续性文本,图文互补
与说、写技能结合,阐释信息
c.深看思悟—促进学生全人发展
教师应重视多模态语篇、非连续性文本的功能,遵循看的教学目的、层次和策略,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议程 (二)陈伟作《从同课异构角度反思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有效解读》讲座
当前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关注
*课程的育人价值
*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六要素 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
从现状看来,阅读教学设计还存在着以下六个制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常见问题:
教师研读教材不深入,过多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策略,对语篇的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本特点和内涵价值等缺乏透彻的理解和分析,语境、语篇和语用的意识相对薄弱。
教师研究学生不到位,学情分析停留于一般化描述,缺乏聚焦于本课学习主题和内容去思考和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教学目标面面俱到,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时有混淆,表述未能体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后的学习结果,用词抽象、笼统、宽泛,不可操作,难以检测,无法达成。
教学过程模式化和碎片化,各教学要素内在关联不强,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不对接,教学活动之间缺乏连贯、层次和逻辑。
教学活动形式化和试题化,不联系学生生活,不善于启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控制性强,过度依赖 PPT,预设中缺乏学生生成的空间。
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对思维过程的关注、展示、引领、训练和反馈不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不系统、不深入,学生难以形成对所学内容的结构化知识和充分的情感体验。
从同课异构角度反思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有效解读
1.“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 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2、从课堂教学研究上讲,有以下几点,第一,“同课异构”把 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有利于克服个性化课堂存在的弊端,给 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第二,“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 参与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最终有 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同课异构展现的教师不同的 教学呈现方式,以及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等,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
性。
3、“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 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4、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同课异构尊重不同 教师之间的个体教学差异,能更有效地实践校本研究。
有效阅读文本的建议:
(1)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文本解读
(2)用整体的阅读落实文本解读
(3)用多维的视角引导个性解读
活动议程 (三)老师们畅所欲言
高玉:在实际的教学中给学生看的机会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重分析文本。并对解码和分析文本进行阐释
朱彧:改革后,对整体阅读要求高,我们要学会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阅读。
林利主任总结:1.获取信息的技能;2. 应用实践;3. 迁移创新。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这三点来开展教学。内化知识、巩固知识、把技能转化为能力,把零散的语言活动转化为能完全用看的手段来开展多模态。在应用实践方面,要加强分析与判断。迁移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以新概念为例,利用图画+caption来预测就体现迁移。要设置关于作者的态度、写作意图、写作目的、还要对文章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旨在育人,这就是英语核心素养。
|